整本书阅读是提升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路径之一。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被归为必修课程之列。这一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构建经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在当前泛阅读的时代,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言,对经典的阅读需要认真对待、下功夫。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文学、美学和哲学价值不言而喻。尽管在网评中被列为“十大读不进去的书”,但正是这种挑战性,使得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更加显得意义重大。首先,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领略古人的智慧。《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宗法礼教、女性地位等方面的特点。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还需要深入挖掘作者的用词、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从中感悟语言之美。同时,学生还需要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性格、社会背景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整本书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在当今社会,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的阅读时间逐渐被碎片化和消磨化,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逐渐下降。而通过阅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高水平的文学作品,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益处,从而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一、教学内容推进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推进是一项系统而有序的过程,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小说的内容、结构和主题,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高中语文组的老师们为了推进阅读过程按照一百二十回的小说内容有序展开,将全书划分为十一个阅读板块,以便学生逐步领悟小说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其中总纲性质的一至五回为整本书阅读奠定了基础。这部分内容涵盖了《红楼梦》的前期情节、人物关系和基本设定,为学生理解后续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和线索。在这个阶段,高中语文组的老师们通过导读、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基本情况,为后续深入阅读做好准备。其余板块的划分借鉴了郑铁生先生的研究成果,将小说内容按照一定的主题或情节特点进行分类,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小说的结构和内涵。每个板块都有其独特的阅读重点和任务,既包括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包括对情节发展的探讨,以及对主题和意义的思考。这样的划分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小说的内容,也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还结合具体的文本片段或情节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比如,通过分析某一人物的言行举止,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或者通过比较不同人物的命运轨迹,探讨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看法。这样的讨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教学内容的推进不仅是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的划分和安排,更是对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小说内容的有力支持和指导。通过系统有序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学生将逐步领悟到《红楼梦》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策略建构
高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将多种阅读方法和我校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确定了以下的阅读策略。
跨界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从多种艺术形式中感知作品魅力的机会,进而加深对《红楼梦》原著的理解。除了阅读原著小说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电视剧、电影、戏曲等不同形式的作品来丰富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尤其是87版的电视连续剧,作为经典之作,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这种跨界阅读的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维度,还能够促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对比阅读是一种深入挖掘《红楼梦》中形象设计的有效方式,通过对作品中对立、对称、对比、对应关系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题。在小说中,许多人物关系和情节安排都呈现出明显的对比关系,如宝玉与黛玉、宝钗与迎春等。通过对这些对比关系的剖析,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还能够领悟到作者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从而提升阅读的鉴赏力和理解能力。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深入阅读的有效方法,通过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批注,可以帮助学生记录阅读的感受、疑问和见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推介优秀的评点本,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深度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还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和体验。
资料助读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如《红楼梦》这样博大精深的古典名著而言。借助“红学”研究成果,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专著、论文等资料,可以有效解答疑问、加深理解、拓展思路,提高阅读效果。这些资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信息,还可以引导他们深入研究作品的相关问题,从而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学实践细节
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高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开发了多个课型,并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指导和反馈。以下是在不同环节上的具体实践细节:
在人物形象分析课程中,老师们通过对《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性格、行为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角色;精心准备了人物形象分析的课件,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贾府人物关系图和大观园平面图分析课中,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绘制的贾府人物关系图和大观园平面图,老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帮助学生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大观园的布局,还结合图表详细解读了不同人物之间的关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老师们还精心策划了学生表演课。老师指导学生编排剧本、排练台词,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了现场点评,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表现力,深入诠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在朗读课中,老师们安排了学生分角色朗读小说片段,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和理解能力。老师精选了多个情节鲜明的片段,并针对每个学生的朗读进行了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和节奏。
在应对2020年超长寒假的挑战时,高中语文组的刘佳老师通过网课形式进行了《红楼梦》的导读任务,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凭借她的精心准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网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刘佳老师受邀在长治教育电视台做了《红楼梦》阅读专题讲座,这次讲座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好评,为进一步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成立了整本书阅读项目工作室,为开展更深入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平台和支持。同时,在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过程中,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大型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公开课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全校范围内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教研工作。这些活动备受市局教研室的关注,市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申延平老师也一直积极参与其中,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思路。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可能性,让整本书阅读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
(长治四中 郭志刚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