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人,只有视教育为专业,把工作当成科研,让研究成为习惯,自己的专业才会日益精进;只有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专业精神,才会享有崇高的专业声誉,从而获得相应的职业幸福感。
——题记
陶渊明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们都是自愿委身于教育的“羁鸟”和“池鱼”,我们如飞鸟一般在教育的天空中翱翔,天广地阔,心有远山,每一次俯冲和腾跃、每一次振翅和翱翔,都能找到明确的意义和价值。金秋十月,带着困惑与期许,一群来自长治市不同的县区、不同学校的教研人,因为共同的事业不期而遇,共赴一场专业成长之旅。
短短四天的培训,既有实地的观摩学习,又有高屋建瓴的报告讲座,既有宏观上的深刻阐述,又有微观上的鲜活实例,既架天线,更接地气,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化了我们对教研工作、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的认识,明确了新时代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每一次行之有效的学习,都会让人经历从“学”到“悟”,再由“思”再到“行”的一次蜕变。1号在卖鱼桥小学参观时,墙壁上的三句话吸引了我:为了追求体面而又尊严的教师生活,我们最坚守的不变就是改变;我们最普通的日常就是研究;我们最可贵的经历就是敢为人先。对应到我们的教研工作,就是守正,研究,创新。
守正,杭州四中的办学理念是养正尚德,立人求正。校史馆的启正篇,身正篇,坚正篇,崇正篇,养正篇,让我想到了“正”是人生的支点,支点要牢就得勤修内功。阅读是方法,也是途径,童永圣校长也说阅读是自愈,也是自渡。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国家教育动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研读新方案、新课标,提升智育水平,才能做到守法持正,嶷如秋山。作为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更应该身正为范,既要把事做正确,又要做正确的事,前者是态度,后者是智慧,做事守其智慧,深长思之,才能堂堂正正,尽善尽美,不偏不倚,不蔓不枝。同时守正是方向,坚定向上。朱秋蓉老师说明确了方向才能把力使在刀刃上,在进步中守正道才能走得稳健,走得长远。
研究,高质量的教研怎么做?一是要“细”。本次学习,看到杭州市教研也在关注和研究学科教学的基本问题、环节,也在关注和研究教师、学生的成长、教学评价改革,并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我好像看到教研道路上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更多的引路人。比如要将教研的典型“五环”(备课、授课、听课、说课、评课)落到实处,还需要在细节上做文章,主动发现和研究教学中问题,细化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聚焦教师和学生成长所需、教学所要、能力所缺,通过理论授课、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帮助我们廓清了思想迷雾,磨炼了思维能力,厘清了工作思路。二是要“系”。牛学文老师在讲教研工作时提到:教研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课堂化,课堂教学生态化。告诉我们教研工作要有体系意识,系统地去做研究,避免散漫化、碎片化、形式化、表面化的低效教学研究,以课题研究引领教研活动,有目的、有过程、有方法、有成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课堂,带着问题下基层,进课堂,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教研工作做细做实。三是要“思”。无反思不成长,课后要反思,教研活动后也要有反思,给予老师反思的机会,留点时间想一想,收获有哪些?还可以怎么做?目标达成度是多少?把教研活动的收获、启发、感悟听出来、看出来、写出来、说出来,用医生开诊断药方的方式重构课堂。
创新,江浙的基础教育在全国领先与其人文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地域和自然环境的优势让人才荟萃,有人、有人才,才能敢为人先,走创新之路。《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倡导根据学科、学段、教师的需求和特性,因地制宜探索区域教研、主题教研、综合教研等方式,通过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激发区域教研部门和基层学校发展的活力。”下沙中学的至美课堂节告诉我们优质的教研活动要强化主题引领,关注深度参与,指向循证改进。我们的教研活动以研讨、观课、培训、讲座等为主要形式,在教研过程中以听、看、记为主,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影响教研效果。因此,今后我们要开展主题教研,围绕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通过流程设计,促进教师深度参与。比如,每次教研活动应有明确和针对性强的主题,不仅反映学科教学与评价的需求,也能体现问题导向式教学研究的特征。预设的活动目标要表达明确、符合实际、具体可测。让教研从经验走向实证,应用相关工具表、任务单支持教研活动进程,有效促进教研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满足个体需求,提升获得感。通过“主动参与、多向交流、充分互动、深度研讨”等行为引导,使每个参与者深入思考,让学科素养从过程和结果上得到明显提升。通过教研活动推动教研员、教师要从经验型、反思型的教育教学行动依据转向数据化、证据化的循证依据,使教育教学的深化行动建立在循证的基础上,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回顾四天丰实而又短暂的培训,意犹未尽,我将乘着此次培训的东风,沐浴在新时代、新方案、新课标、新课堂、新评价的春光里,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在静悄悄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增强理想信念,增强教育情怀和使命担当,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守正创新,抓住教研教改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将此次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潜心治学,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沁源县教育局 韩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