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季节,来到了最美的城市——杭州。
带着困惑,带着思考,走进了杭州的学校和课堂,近距离感受千年历史的文化底蕴与高速发展的现代气息在杭州教育的完美融和。
四天的学习,我仔细看学校,看校园的设计与布局,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看课堂的“教与学”。我认真听讲座,听专家的理论解读,听教研员的实践探究。我用心思考,哪些方法可以借鉴,哪些成果可以复制,更重要的是,哪些理念可以引领我们的教育。
整理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谓感受颇多,更觉我们的工作急需转观念、强意识、深研究、重实践、出成果。
一、感受与体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学校——育人为本、各具特色
四所学校,无论哪个学段,无论是市重点,还是区重点,“以生为本、为成就每一个学生奠基”,是每一所学校办学的不懈追求。
1.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杭州四中“养正尚德”理念下的“养正文化”,卖鱼桥小学的“尊重差异、赏识个体、因材施教、多元发展”理念下的“光谱教育”,成就每个孩子的更多可能。下沙中学的“励行求真、至善至美”理念下的“善”文化。走在校园,每一个走廊、每一个楼道、每一棵树、每一个雕塑、每一件学生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学校文化已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2.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具体落实。每所学校的课程开发都不是随意的,各学校都是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基于学生发展,依托当地教育资源,挖掘潜能,积极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如杭州四中的“养正课程”,卖鱼桥小学的“光谱课程”等,为成就学生提供更多可能。
3.以“做”为主的课堂教学,体现实践育人。在真实情境中,组织学生研究真问题,完成真任务,打通知识内容与生活世界的壁垒,促进知识的内化,实现知识、技能的有效迁移。
(二)教研——学习及时、研究深刻而细致、重视实践
1.对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教学政策文件学习及时。11月2日浙江省教育厅刚刚下发《关于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一命题的通知》,11月3日上午杭州市、区教研部门便开始了学习解读,仔细研究,把握方向,调整教研方向和教研主题。
2.对于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研究细致而深刻且重视实践。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出发,浙江省大力开展基于实践育人的教学研究,坚持素养导向,加强学科实践,探究以“做”为主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素养形成。
杭州市积极开展分学段评价研究,高中的学科“体检单”,初中的“从试题看评价改革”,小学的“非纸笔测评的优化迭代”,以评价研究引领教与学的改进。
钱塘区的“三单式共情教研”推动了区域教研的转型,让教研的主题更真实、精准,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更丰富、有效,实现教学教研的共生共赢。
省市区教研部门的研究成果能很快在学校教学中得以实践、修正和完善。如省教研室提出的“以做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堂模式,各中小学校课堂都在研究、落实。
二、思考与分析——知不足而后进,望远山而力行
看了杭州的学校,感受了杭州教育人的执着与努力,我们有收获也有思考,有压力也有信心。
纵观我区教育教学现状,分析我们的优势与机遇:一是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利于工作开展;二是有一批有教育思想、有教育情怀的校长;三是近年来,一批批新教师的入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四是有一批业务精湛、专业水平较高、能起到学科教学引领作用的学科名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五是家长对学校教育关注度高,家校共育氛围良好。
反思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部分学校办学理念不清,学校管理不到位;二是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新的教学理念不能真正落实;三是教研力量薄弱,教研氛围不浓,实证式研究、案例式研讨欠缺。
三、努力与改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年来,我区教研工作紧跟全市教研思路,坚持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全面落实〔2020〕82号文件,开展学科教研,通过名师引领、区域研讨,在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些共识。今后的教研,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习——研究——实践,加强团队建设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校长、教师、教研人员对新时代教研工作的思想认识,深刻理解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把教研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2.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课例研讨、案例实践,开展“研究——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的行动式研究,边学边研边实践,提升教研人员和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和行动力。
3.用好学科名师、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引领组织他们先学先试,通过送教下校、同课异构、案例分享、主题讲座等形式,提升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实践能力。
(二)理念——文化——课程,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学习杭州市各中小学的文化建设和课程开发思路,我区各学校要坚持文化自信,基于各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挖掘自身文化内涵,形成具有统整性、一致性的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整体推进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
(三)调研——诊断——改进,提升教研服务水平
加大深入学校调研力度,把备、讲、辅、改、考、研、训、评常规教学落到实处,收集了解学校、教师的需求,诊断教学存在的问题,形成教研“真”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通过课例研讨,示范引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真”教研;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为学校、教师提供“真”服务,形成“真”成果,让教研真正发挥其对教学的支撑作用。
(四)联动——一体——高效,落实四级教研体系
落实区——片区(学科指导组)——学校——学科教研组四级教研体系,上下联动,教研思路、工作重点一体化,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实践,学校、片区交流、完善,形成成果,全区研讨、总结提升,辐射推广。
培训虽已结束,但教研工作永远在路上,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思想在脑,工作在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秉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精神,在教研的道路上,勤学、善思,勇于实践,向着心底的那束光一路前行!
( 潞州区教育局 郭 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