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9年11月20日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意见》是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研工作包括国家教研、省教研、市教研、县教研和学校教研5个层面,学科组教研工作是教研工作的毛细血管,学科组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关系到国家教育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关系到学生学科素养能否真正实现。教研组教研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这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教研组教研工作,对于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关键作用。
如何细化落实学校教研组教研工作呢?按照《意见》要求,学校学科组教研工作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理论文章学习、教材教法探究、学法指导、优化作业设计、校本课程开发。
一、理论文章学习
教研活动时共同阅读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分享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树怕空心,人怕无识。“一个人的外表,藏着他自律的生活,还藏着他追求的人生。”没有哪个厨师天生会掌勺,没有哪个裁缝天生会制衣,各行各业里有成就的人,背后都有着别人看不见的千锤百炼。教师作为“读书人”和“教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临窗阅故卷,倚床读新书,才是“名师”不变的功夫。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要阅读不断改编的教材,研究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练习堆积如山的试题资料,参加各种主题的文山会海,所以经常没有时间去阅读专业的书籍和杂志,连至关重要的国家教育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也不管不顾,导致我们视野局限、格局不高。教研活动时,我们可以组织老师们一起阅读一些最新的国家政策文件、教育教学的专业杂志如《中国考试》《中国教师报》《教育科学》《教育与职业》等。
二、教材教法探究
用科学理论武装了头脑以后,我们就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教材教法的探究了。詹姆斯·库克曾经说过:“理论是飞翔的前奏,而实践则是飞翔的本体。”教研活动时,教师们要通过探究教材教法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互相听评课、组织各种形式的赛讲课。新修订人教版教材根据《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结合对原有教材的调查分析、师生反馈意见以及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对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单元主题真实性更强,语篇题材、体裁覆盖面广,各个模块的新编语篇占80%左右。所以,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可以研读教材,共同讨论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并且一定要互相听评课,互相讨论优化课堂效率的方法,共享思维创意,共享教学成果,探讨教学的得与失,实现共同进步。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体现的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问题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敢于和善于提问,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然后得出正确结论。情境教学法是指把课文中讲述的事情的场景再现于课堂,贯穿于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置身于课本所讲的环境当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再经过教师巧妙设问,使学生得到预期教育效果的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法。发现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三、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是一种双边教育活动,不能脱离任何一方而独立存在。教研活动时不仅要从教师的角度研究教材和教法,更要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学情和学法。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直接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关。教师除了研究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外,还应该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方法。新课标在第四条“课程理念”谈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这一条的表述是这样的:“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叶圣陶先生指出,先生的职责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应该以学习为主,以学习为中心,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学习、体验学习和反思学习。培养学习力,既是手段也是目标,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根据本学科教学的特点,教给学生课堂内的学习方法,课堂外的拓展学习方法,复习方法,阅读方法,思维方法,创新方法。比如:如何查字典,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与别人合作,如何进行知识的关联,如何进行榜样示范,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养成和同学互助,交流合作,敢于展示,乐于讲题,善于发言的习惯;养成问问题的习惯,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克服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
四、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布置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成效如何,与作业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中,导致很多作业存在着质量不高、重复性强等问题。如何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负担,通过高中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有效性探索研究,设计出有趣味性、差异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高中课后作业。通过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社会文化互动的过程当中学习知识、使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融合多种媒体形式。如:博客、钉钉、微信、各种网站、学习软件等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形式,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一定的真实语境下尽可能地实现用所学知识和他人沟通与协作。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差异化的作业布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作业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提前自己做了,并将作业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三部分。每位学生百分之百必须完成的任务就是基础性作业,90%学生通过巩固练习可以诊断学习效果,促进学习检测,帮助教师了解学情的就是巩固性作业,5%—10%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社会实践、同伴合作完成的作业就是拓展性作业。
五、校本课程开发
如果说根据统一教材教研出来的内容是“麦当劳的一份巨无霸汉堡”,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拥有地方特色的“西安肉夹馍”,“潞城驴肉甩饼”。标准化的内容只有和地方特色相结合,才能满足长治学生的需求,经过改良后的“汉堡”才能深受长治学生的喜爱。学校的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优势,将活动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打造的特色课程。《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要求我们要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将课堂作为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主阵地,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课改新蓝图。在北京故宫里的一些大殿前、庭院中摆放着许多容量极大、装饰精美,两侧饰有兽面铜环的金属缸。这些大缸主要功能为储水防火,因而又被称作“吉祥缸”“太平缸”。这些大缸就产自潞城。长治市非遗美食有40余种特色美食,有薄如蝉翼的猪头肉片、滋浓味醇的壶关羊汤等长治名吃凝缩一方风情;更有长治的名家名厨们,展示高超的千丝拉面、飞刀削面技术。长治有许多非遗工艺品,憨态可掬的布老虎、精美绝伦的长治堆锦、上党女红、惟妙惟肖的武乡面塑、黎城戏曲浮雕……这些长治特色内容,一定会让学生对长治悠久的非遗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可以研读教材,结合长治本土特色,讨论如何将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活元素融入进校本教材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进入新时代,面对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还存在机构体系不完善、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急需加以解决。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学校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王 丽 长治市一中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