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之窗 > 正文内容

优化作业设计

——从“双减”政策到语文“新课标”解读作业设计

2023-08-07 09:21 来源:长治市教育局

作为作业管理中重要一环的作业设计,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从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到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的颁布,都对作业设计提出重要要求,可见小作业,要有大思考。现从“双减”政策到语文“新课标”这一纵向发展的角度就作业设计作一浅显解读。

“双减”政策在第二部分专章对作业提出了要求,语文“新课标”则在课程实施中对作业设计提出建议。前者从宏观政策角度提出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等功能,后者从学科性质出发,强调要“素养立意”(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前者着眼于“控量提质”,提出两个控制性红线要求(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后者立足于精心设计,更强调丰富作业设计类型。二者均要求作业要强化分层设计、系统设计。从本质上来看,二者对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从层次上来看,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要求的标准更高一层。

从“双减”政策到语文“新课标”,可以看出作业的重要性、作业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作业问题解决的紧迫性,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作业导向,可以发现作业设计需要讲求以下重要策略:

一、素养立意

“双减”政策针对作业“多、难、偏”等顽疾,力求改变作业“功能认知窄化、应用方式固化”等问题,为作业建设打开了全新思路,推动作业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新课标”的鲜明变化之一就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作业,需要依标(课标)设计,要求“教学评”一体化,所以要力改以往作业设计“目标意识弱化、反馈价值淡化”等问题。

由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作业,充分认识作业的功能和价值。以往人们普遍认为,作业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以巩固练习和应试训练为主要手段,最不认同作业能够“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效用,这是由于对作业功能的窄化和矮化导致的。其实,做作业与课堂教学相比的重要优势在于学习资源、学习场所、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于最大可能地支持学生的各种探究性、实践性学习活动。做作业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管理、学习动机以及自信性、责任心等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形成过程。所以,就学生而言,作业除了有助于巩固课堂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具有培养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还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因此只有切实转变作业设计观念,才能更好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好作业的综合功效,这也是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前提。

二、系统思维

要落实好“双减”政策的两个控制性红线要求,必须把握作业设计的系统性原则。一是作业不再是教学的补充或延续,而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重构课堂教学结构,紧紧围绕“双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将作业与教学一体化设计。二是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整链条作业设计的内在联系。三是每日作业设计布置要与周末、单元、节假日等作业融为一体。同时学校要切实健全作业管理的办法,加强年级组及学科组作业的协调统筹。

特别重要的是,必须改变以往单纯的课时作业设计易导致的知识碎片、盲目随意、低效耗时等“无序”状态,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因为单元是课程开发的基本单位,不管是教材中的自然单元,还是根据学习需要而重构的单元,都应树立“目标意识”,聚焦单元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进行系统的结构化设计。

对于整体设计下的单元作业应该是一份长作业。师生要随着学习的进程合理分解长作业,适量安排每天的作业时长,这样每天作业的时间就不会很长,但对作业的完成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因为学生在完成每天适量的作业时,他的思考有可能仍在继续,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

三、分层优化

“双减”政策中提出“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分层设计不仅是促使作业“个性化”“弹性化”的关键,也是因材施教指向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语文“新课标”要求“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作业要“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无论是针对一个主题、一个单元,还是一节课、一个知识点,教师都需要精准把握学情,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和完成能力,将作业划分为不同层级。比如为对应不同层级能力点,各学科命制ABCD四类作业题目,A类基础题、B类加强题、C类挑战题、D类为矫正题,引导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并鼓励学生适度挑战更高层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基础”这个词应该与时俱进的认识,它应该是基于课标、体现核心素养导向、针对全体学生共性要求设计的“基础性”作业,切忌把其只是设计成知识和技能导向的那种题目。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作业分层不同,弹性的分层作业是基于合作的不同角色分工,具体指作业设计中围绕大任务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子任务,在认领子任务时,鼓励学生发挥特长,认识并挑战短板,在合作中锻炼能力薄弱点,实现双向成长、学习增值。这也就更好地落实了语文“新课标”中“作业设计要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的要求。

四、创意设计

“双减”政策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语文“新课标”强调“精心设计”“用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一句话——优化作业,重在设计。

可以在“选、改、创”的重组中创设优化情景,让作业“新”起来;可以借鉴游戏“情境沉浸”的特点,采用游戏化样态,让作业“乐”起来;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安排“参与体验”的作业,让作业“动”起来;可以创设答案多元的开放性习题,增加过程评价的阶梯型习题等,让作业“活”起来;可以给“黑白”作业增加点色彩,如节日小报图文并茂、日记作文附上插图等,让作业“靓”起来……

需要指出的是,作业设计需要在着力改变以往作业“千题一面”“面目可憎”的情形下,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这根金线,注重创设真实情景展开,而不可过于强调“求异”“求新”,否则很有可能重走上“怪题”“偏题”的老路上去。

好的作业是设计出来的。作业设计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领域,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把握基本的设计策略,有利于我们从质与量的关系转变上探求作业设计困境的有效突破,有利于不断丰富作业实践样态,重塑作业育人价值。同时作业设计、评价、布置、管理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合力协同才能发挥出作业的应有功能,才能让做作业真正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周伟宏  潞城区史回中心学校副校长)

长治市教育局主办  联系电话:0355-2058503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52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