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贾芳,女,汉族, 1977年5月生。她从事幼教20余年如一日,不断学习、不懈追求,为潞州区的幼教事业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自1996年工作以来始终热爱幼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她致力于实施素质教育,在推进幼儿园教学、提高幼儿园教研能力、探索幼儿园培训模式等工作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贾芳先后荣获了城区“模范教师 ”“优秀教师”“名牌教师”“保教能手”,长治市“一级保教能手”,山西省“保教能手”,“三晋名师”,“国培评审专家”等荣誉称号。她应邀到各个县区送培下乡、承担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工作坊主、负责国培实践基地的教师、园长跟岗实践项目,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一、爱岗敬业、锐意进取
贾芳能从自身的事业中感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进步的原动力。她认为教师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很快地成长、成熟,就得有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
贾芳工作至今已近27年里,几乎年年兼任班主任和教研组长。近几年,她更是挑起了国培的工作,倾心倾力做好培训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以前她以培训者的身份参与国培,从来没有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在国培中。从2015年3月开始,她承担起国培基地申报与项目负责人工作。“国培基地”对于她来说是全新的概念,她带领项目组团队到处取经。在借鉴他们别人以往的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她规划了一条有特色的培训之路。为制定培训方案苦思冥想、竭尽全力去思考、去设计,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她突然想起一个课题就立刻起床记录下来。由于过度忧虑,体质较差,贾芳晕倒在幼儿园,幸好在医院检查之后并无大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她来不及休息,依然带病构思国培方案。在她的策划与带领下,童乐幼儿园的国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让一百多个学员带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在学员的好评中和教育局领导的赞扬中,她们的国培工作顺利完成。
在业务水平上,贾芳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她总说“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片海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她大量阅读幼教文章和陶行知、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论,她撰写的教育论文,获得过市、区级多种奖项;参加电教员培训,参加公共课学习,为了适应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新世纪,她自学了电脑知识,参加全国计算机考试,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她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参加教学比赛,获得过了一系列的奖项。
贾芳在送培下乡时的公开活动《好朋友,手拉手》体现出她对《指南》精神的深刻领会和贯彻,并得到了全区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课题组全市教案征集活动中,她的这篇教案获得了全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热爱孩子、孜孜不倦
她每接到一个新班,就能在短短的一两天内准确地叫出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当有人问她有什么秘诀时,她总是笑着说:“我爱这些孩子。”能够得到幼儿园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幼儿园的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贾芳深深地懂得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因此她在教学活动中总是努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爱的教态、亲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学,笑着面对每一个孩子。在贾芳眼中,从来没有不聪明、不漂亮、不可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极强的可塑性。经她细心照顾和耐心指导下,每一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参与到学习和游戏中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都喜欢上贾芳的课,她是大家可以信赖的好妈妈。正是源于这份信任,不断督促贾芳在教学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把新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她重视孩子们的智力过程训练,借助于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引发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鼓励孩子们从多种渠道中主动探索,了解新奇未知的事物,从而提高孩子的创造意识。同事和家长都一致反映,她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创造性和变通性强的特点。带大班时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她为幼儿设计早期阅读和前书写的学习,为孩子们顺利的向小学过渡做好了铺垫。
她每天下班都不急着回家,总是呆在班上和孩子们在一起,不厌其烦的与孩子交谈,这样既了解了每个孩子的习惯和性情,又发展了孩子的语言和交际能力。她能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要求,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在一日活动中关心体弱儿童和特殊儿童,做到热爱每一个孩子,使教育真正获得成功。孩子年纪小,贾芳总是对每一个孩子都做到“爱心、热心、关心、细心和耐心”。发现孩子生病,及时的把他们送回家去;发现孩子尿床,她不嫌脏、不嫌臭,毫无怨言,把每个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帮他们清洗,换上干净的衣裤。“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爱”,贾芳时常用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告诫自己。
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
贾芳有非常严谨的治学态度。课前,她总是认真的备课,对于摸棱两可的知识,她从不马虎,总是到处询问、查找资料。一次上课时,小朋友们提到了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她一时无法把知识点讲清,就许诺下课后给他们解答。课后,她上网查找资料,并把难懂的科学知识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给孩子们,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点。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园的孩子年纪小,模仿能力强,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教育孩子们要做到的事情,她自己也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发现地上的纸屑,总是拾起来;看见倒下的桌椅,一定扶起来,她自觉遵守市民公约,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按照教师誓词为人处世。对人对事都是亲切大方,彬彬有礼,孩子们在她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是谦逊可爱。用心教书,用爱育人,这是她对自己工作的要求,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曾经遇到一个从聋儿康复中心转来叫李超的小朋友,佩戴一副人工耳蜗,说话含糊不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其他班的老师一看孩子的情况,都不敢接收,可是家长执意想让孩子留下来,她知道后,主动要求把孩子留到自己的班级。为了保护好李超的人工耳蜗,在班里,她呼吁小朋友伸出友爱的小手去帮助李超。每天午睡前,她会按时把李超的耳蜗摘下来,午休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帮他戴上耳蜗,给孩子一个有声的世界,每每做这个动作时,一种母爱的怜悯便会油然而生,在小心翼翼的给孩子佩戴好耳蜗之后,她会轻轻的对着孩子问候一声,确保孩子能够听见别人说话。工作之余,她总会抽空单独与孩子对话、交流,让孩子看着他的表情和嘴形结合肢体动作,一字一句学说话。在她的精心哺育下,半年的时间,李超就学会了别人两年才能学会的知识;并开始表现的活泼、自信,有时还会主动去帮助别的小朋友,与刚进班时的胆怯、懦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的巨大进步让李超的家长非常感动,每每和她聊起孩子,都是两眼噙着眼泪,对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她却说:“只要孩子进步、家长认可,我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
四、学而不厌、开拓进取
陶先生说过“学而不厌、侮人不倦”,这是千古不变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只有做到了前者,才能更好的完成后者。在这个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信息、新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贾芳深深懂得一个教师不仅要对本学科知识精益求精,还要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善于接受和及时消化新知识、新概念,只有在知识的池塘是不断地注入活水,才能使它不致枯竭。
贾芳凭着自己对工作的投入和实干,得到了领导和教师们的一致认可。这些年来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她没有在成绩面前陶醉,而表示将继续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孩子,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孩子,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孩子,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孩子,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不遗余力地播洒着那份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炽热的爱……
用田震的歌词来形容: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贾芳就好比一朵风雨过后的艳丽玫瑰。
(苗 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