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作为占据学生大量课余时间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业质量、诊断改进教学、学生素养发展等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作业往往类型单一、机械重复、分层欠缺、评价敷衍、设计缺乏……这样就造成了作业完成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增加了学生作业负担,直接影响了语文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如何设计作业,不仅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所在,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后的难点所在。
通过对中心校“省级课题群”中有关作业设计的深入学习钻研,我感受很深、收获颇多。现将我的学习所得总结如下。
一、单元整体设计
首先,要突出单元作业主题。不但要让单元主题引领整体作业设计,而且要让单元主题愈加“鲜明”,以致成为与其他单元之区别,直至形成本单元作业设计的“特色”“名片”。
其次,要明确单元作业目标。通过单元主题的引领,打破单篇教学的惯性,必须首先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这需要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统整规划,在统整规划的过程中不断提炼目标,而后才能基于单元作业目标,结合课时安排,通过选编、改编和创编等方式“一体化”设计该单元所有作业。
二、真实情景创设
核心素养就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情境,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之一,也是检测学生素养水平的重要手段。如该团队在本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首先在“导语”中巧妙创设了充满趣味的实践情境,真正体现了教师作业设计的“智慧”,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该单元作业设计不仅在“导语”中创设了充满“童真童趣”情景,在之后的项目活动中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成了难忘的成长经历。
三、活动任务驱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景,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该团队在本单元作业设计时,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以项目化活动的开展为活动载体,依托自然王国的“小百科代言人”评选活动,推动活动任务的前进。如教师借助“小百科提问家”“小百科故事家”“小百科魔法家”“小百科历险家”和“小百科童话家”五大闯关任务的驱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拥抱自然,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促进了语文素养的形成。
如:第四关
四、弹性作业体现
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该团队的本单元作业设计除了基础的独立自主型练习,还设置了选做型练习,例如:“水精灵成长档案”“小种子旅行手帐”等小组合作型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达到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如:“选做题 小小诗人:惟妙惟肖模仿秀”
五、教学评一体化
新课标要求,要从教学目标到作业设计再到过程评价,一体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本次项目化活动的学习推进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特别注重了练习的过程性评价。自然王国的“小百科代言人”评选活动不仅充满趣味,而且富有挑战,激发了学生闯关的兴趣,从五张自然能量卡的收集到最后的颁奖典礼,学生全程参与并积极表现,最终形成整个活动的闭环。特别是生动的仪式感,更是可圈可点,值得借鉴。这不仅是一份作业,更是一次值得回味的学习历程,真正体现了“双减”背景之下,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美好理念。
以下项目活动作业评价表,非常值得借鉴运用。
(郭惠萍 潞城区史回中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