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之窗 > 正文内容

马方则:择一方杏坛 育一世情怀

2022-03-03 09:00 来源:长治市教育局

【人物名片】马方则,1986年参加工作,从2000年至今先后担任长治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长治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长治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长治市第九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2019年8月,通过市教育局公开遴选,担任长治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长治市名校长等称号,并先后荣立省级个人二等功、市级个人一等功。

如果经历是一种财富,马方则无疑是一个富有的人。他起于躬耕,是助跑者,又是领导者。从教三十六个春夏秋冬,他一路坚实走来。教师、班主任、政教主任、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角色他都亲身经历;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他走过的每一所学校都留下了不俗的成绩。积累,是最大的收获,多次的角色转换,不同的岗位和见闻为马方则校长的职业成长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也让他的办学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于教育事业,他始终满怀希望,步履不止。

在逆境之中成长

2000年,马方则被任命为长治市聋哑学校校长,完成了他职业生涯的转变,从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变成了引领学校前行的一校之长。

刚刚升迁的马方则并没有感到多大的喜悦,相反,沉重的责任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在一个个难眠的夜晚,马方则辗转反侧思考着学校的未来;岗位的转变迫使他开始跳出教师的思维,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看待问题。但现实也是残酷的,2000年正逢特教学校的危机时期,学校职工之间矛盾重重,老师们人心浮动,连正常的教学秩序都无法保证。那一段时间,马方则顶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尽力安抚教职员工,一方面开始着手谋划学校的未来。在当时极度艰难的处境中,马方则提出了大力提升教学水平和师资水平的计划,计划一提出,很多人都感到难以理解,甚至有老师说:“我们这样的学校,还有搞教学的必要吗?”尽管有反对的声音,但马方则没有放弃,他先是带着学校的6位老师参加了“山西省首届特殊教育教师技能大赛”,在备赛的过程中,马方则天天陪着他们讲课、赛课、磨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比赛中,学校拿到了全省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成绩传来后,全校教师的教学热情被彻底激活,大家纷纷转变观念,将注意力放在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上面,学校的教学秩序也逐渐步入正轨。

看着这群特殊的孩子们有嘴不能说,有耳不能听,马方则的心被一次次刺痛。为了让学生们在社会上立足,他竭尽所能的安排他们学习各种技能;为了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他想尽办法让孩子们感受到平等和不被区别对待。有一次,一个孩子拿着饭盒来找马方则,手里比划着,指着饭菜里的虫子,马方则陪着孩子来到食堂,找工作人员妥善的处理了这件事。从这件事之后,马方则便常常去食堂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拿马方则校长的话来说:“吃饭是个大事,陪孩子们吃饭就是加深感情、减少师生间距离感的好途径。”不得不说,他的各种举措和不计得失的全身心投入,一下子扭转了学校的颓势,在他的努力下,聋哑学校整个教师团队充满凝聚力,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不断提升。之后,借着政策的东风,马方则将聋哑学校改名为“特殊教育学校”,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2003年,市实验小学因为家属楼问题,造成老师们思想不稳定,马方则再一次临危受命,到市实验小学任职。在实验小学,马方则大力发展教学,同时通过各种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期间,实验小学涌现出大量的省级、市级名师,他们的出现,带动学校教学质量一路攀升,也是在这一时期,实验小学完成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当年名不见经传到名扬上党、辐射三晋的转变。2011年,马方则又一次被委以重任,担任长治市第二职业高中校长,来到职高,马方则发现学生逃课、旷课现象严重,为此他绞尽脑汁,在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慢慢的把学生拽回了学校,拽回了课堂。此外,他还带领职高的教职工成功创建了“山西省四星级职业高中”,进一步推动了第二职业高中的规范发展。2015年,马方则接任长治市第九中学校长,当时的九中,初中部成绩下滑,高中部每年的高考录取率都是个位数;马方则上任后,耐心地给教师们做工作,变革奖励政策,最大程度的激发老师们的干劲,同时,他带领全校教师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他任职期间,长治九中高考录取率逐年攀升,并达到了历史最好成绩;中考成绩也名列全市前茅。九中的转变,让人们对马方则的管理水平再一次啧啧称奇,他却自嘲说,自己的经验是四处碰壁磨炼来的。而多年的磨炼也让他获得了一个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敢为人先的魄力及处变不惊的心态。

管理是心与心的对话

厚积薄发,而后能成。丰富的工作经历,让马方则在竞选中脱颖而出,成为长治一中的校长。到任第一天起,马方则就深知长治一中所面对的社会期待和以往都不同,所以在办学目标、办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调整;而他寻找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处理好与教职员工的关系。

上任伊始,马方则首先提出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他认为,管理是“服务他人”的一种行为,“当校长就是要服务好老师,服务好大家,这样老师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马方则刚上任便对办公环境、餐饮质量、职称晋升、岗位晋级等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他重新招标确定食堂承包商,对食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增加了饭菜种类并严格调控饭菜价格,不仅让师生们吃得饱,还吃得好;在校园附近,平整出一块空地,解决了老师们“停车难”的问题;针对教师上编、岗位晋级、工资兑现等事宜,他多次要求应办尽办,早办快办,真正做到了把老师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马方则从硬件上也为老师们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保障服务,以前的办公楼,窗户破损严重,水电设施年久失修,如今,不仅更换了窗户,墙体还加装了保温层,办公环境温暖舒适。此外,他还更换了学校足球场的破旧草坪和学生公寓楼电梯,将教学楼粉刷一新,并为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护眼灯。“我一直注重完善细节,老师们哪些方面有问题,对哪些方面关注,我们就及时去解决,让老师们毫无后顾之忧。”马方则说道。这两年,他尽力为老师们帮忙协调和解决实际困难,且乐在其中,在他看来,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老师们更加安心地工作,让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翁,不折不扣地做好教学工作,那便是值得且有意义的。

马方则深知教师对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而作为校长,他不仅需要在前面领着老师们走,也要在后面推着他们走。在一中,马方则并没有给老师们设置过多的约束性制度,他愿意相信教师对教育的自觉,也愿意给予每个老师足够的信任。“很多制度在短时间内是有效的,但长远看,有的制度还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老师们相处,要人心换人心,不能只靠冷冰冰的制度。”除了对教师一以贯之地“放手”,马方则还有另一个长处,那就是善于发现老师们的优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喜欢看老师们的长处”。他认为,不管是哪个人做出成绩,学校一定要及时发现和看见,即使是细小的贡献,也一定要及时地认可,及时地表扬。“有时候,不仅是小朋友需要表扬和鼓励,我们大人也需要表扬。”马方则说。工作中,只要有评优评先的机会,他一定会把一线教师推荐出去,在他看来,教师的荣誉理应超过校长,校长应该为教师当好“梯子”。马方则始终在努力地给老师们创设一种平等、自由和宽松的工作环境,《道德经》中:“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正是他所追求的管理境界。事实证明,信任和宽容所塑造的自由土壤激发出了一中老师们无限的潜能,很多教师都会在学校要求之外进行独创性的工作。当然,马方则也会适时发力,毕竟每个人都无法一直保持工作的激情,当一些老师出现倦怠的迹象,他就会在后面及时地推一把。

好老师不仅仅是传统的答疑解惑者,还应该是课堂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如果老师的教学是失败的,他教的学生怎么会成功?来到一中后,马方则把教研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教师队伍质量建设。他首先把听评课作为主要载体,狠抓学校教研活动,组织各学科组每周三集体教研,此外,每周马方则都会不定时深入班级听课,“马校长的听课不是简单的走个过场,每次听完课,他都会就教师的讲课内容进行评课,包括老师们的上课体态都会一一关注到。”一中的一名老师介绍说。在信息化时代,马方则除了要求老师精通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外,还重视教师的粉笔字及板书设计这些教学基本功,并组织开展了“板书设计大赛”,以赛促练,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作为老师的‘基础技能’,板书不应该被抛弃。板书和多媒体教学不是对立的,是互补的,老师讲课可以将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取长补短。”马方则说道。此外,他还将原有的以年级部办公转变为以学科组办公,便于学科内教师沟通交流,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来备课和研究高考方向。对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学习和提高,马方则一方面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实施了新的“师徒结对”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骨干教师资源,通过名师带徒、名师示范课等形式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同时加大“请进来、走出去”的力度,请省级名师到校授课,派本校教师外出学习和跟岗培训,不断培养出新一批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马方则希望大家在谈起一中的老师时,能竖起大拇指,希望一中的老师能“有脸有面有尊严”,而这种荣耀和光环也会激励教师更加努力工作。

马方则说自己并不完全认同“一位怎样的校长,就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这句话,他认为学校是大家的学校,学校的工作靠大家干,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学校办好。“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丰富的教育经历让马方则知道,一个好的管理者,要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给下属留一点自我反省、自我思索的空间。来到一中后,他提出学校的领导干部要“有职有权有思想”,就是希望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可以放手去干,把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事,使工作内容明确化,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至于有思想,马方则校长解释说,是希望大家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要想办法、理思路,把思路和办法提供给领导,让领导做选择题、判断题,而不是问答题。在这样的制度引领下,学校里各级工作人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现在,长治一中管理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他们合在一起就像一个飞速转动的齿轮,带动整个学校快速前行。

学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相较于成绩,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是马方则更在意的方面,“把同学们送入理想的大学,只是我们的短期任务,我们更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马方则说。来到一中后,马方则克服各种困难,经过多方协调及自己多次勘察路线,为学生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环绕护城河校外远足活动,让同学们在欣赏家乡美景的同时,也锻炼了勇气和意志。除了远足活动,马方则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名校,让他们给自己树立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学生不应该为了学习而学习,知识只会越学越死,不如把他们‘放’出去,让他们多去见识社会,丰富的见识会让他们逐步树立明确的目标,只有目标清晰了,学习的知识才会活起来。”马方则说。他进一步丰富学校“开学典礼”“成人礼”“毕业礼”活动内容,不仅充分发挥了活动的育人功能,也让一中学子们高中三年的生活充满了仪式感。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学习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带来学习态度上的转变,很多孩子在活动后变得更主动、更自信,同时也更加热爱学习,这是马方则希望看到的结果。“仪式是到达孩子心田的方式,因为一切态度、情感、价值观就是从接收到外部的刺激开始的。”马方则说道。

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马方则也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丰富的社团活动始终是长治一中的一大特色。来到一中后,马方则不断提高学校社团活动的比重,鼓励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通过社团活动,既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为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数和成绩固然重要,没有好的成绩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但是作为校长,我们更应该思考,有没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马方则说道。如今,一中的《魁星报》让有文学爱好的同学们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魁星广播站、动漫社、街舞社、模联社等多个独具特色的社团让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他们不仅可以提升社交、合作、学习、实践、审美鉴赏能力,还可以把爱好逐步变成特长,满足未来多元发展需求。在一中,体育课从来没有受到过“歧视”,反而特别受偏爱。就算是临近高考,学校也照样保证了高三学生每周两个课时的体育课。“我不赞成为了搞好学习成绩而把体育课去掉,缺乏体育教育的孩子是不完善的,就像人身体缺钙一样。”马方则说。学校还专门编排了青春动感的韵律操,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韵律操不仅展示了一中学子的精神面貌,也让大家在学习之余得到很好的放松。他认为学校的运动会做不到每个学生都参加,有些不擅长体育项目的孩子平时的运动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那便通过组织参与人数广的“异程接力赛”,促进孩子们加入到体育项目中来,另外,学校还组织了“五人制”足球赛、“四人制”篮球赛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马方则介绍说:“体育运动可以让孩子们看到在文化课中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努力和结果不一定会画等号,体育项目中的偶然性、不确定性是他们走向社会时的宝贵经验。”

马方则认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或备战高考时应该盯紧课本,选择有价值的题目进行练习,另外他还提倡学校实行个性化教学,只有适应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个体发展的问题,如一中现在会根据每个学生平时和考试时出现的问题,设计不同类型的易错题推送,便是个性化教学中的一项举措。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他主张从“大水漫灌”的方式像“精准滴灌”式过度,根据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开展学业、心理、生涯、生活等方面的指导。现在,学校每周都会为各年级设计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和活动计划,如高一年级的“学习适应”主题月,高二年级的“学习交流”主题月,高三年级的“生涯规划”主题月等,引导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健康,顺利地度过高中生涯。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的底色,马方则认为,传统文化不仅可以给孩子们带来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和修养的进步,为此他希望用更多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学校举办的书画交流会,历史短剧大赛等传统文化活动,成为了滋养孩子们生命之树的阳光雨露。

……

纵观马方则的教育教学管理,既有“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也有“以师为本,让每位老师在各自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有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管理观念。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从这两方面来看,马方则校长无疑是成功的,他努力把学校变成吸引人的美味大餐,而不是苦涩药片,让老师和学生在获得应有营养的同时,也怀揣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感知。

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36年前,他怀着教育梦想,走上了神圣的讲台;36年后,他鬓发霜染,坚守初心,肩担大任,步履坚定,行进在教育追梦的道路上。五次调令,丰富的工作阅历,是他能谋善断、高瞻远瞩的最佳伙伴;几十本工作日志,深刻的观课体会,是他笔耕不辍、思考不止的最好见证。教育老兵的使命感,让他努力地做一名积极的行走者,如今,他行走在学校管理工作岗位上,传承创新,倾心尽力,他行走着,思考着,成长着,在欣赏到一路美景的同时,实现了个人、学生、教师、学校的共成长。

根植长治教育36年,马方则走的坚定而自信。

(秦梦潇)


长治市教育局主办  联系电话:0355-2058503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52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76号